新华视点|@职能部门“积分到期兑换”乱象 你们怎么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联通 积分兑换 短信 新华视点|@职能部门“积分到期兑换”乱象 你们怎么看?

新华视点|@职能部门“积分到期兑换”乱象 你们怎么看?

#新华视点|@职能部门“积分到期兑换”乱象 你们怎么看?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经常收到“积分到期兑换”短信?小心其中有“诈”|视点深度

“您有XX积分未使用,到期将失效,请立即登录积分商城兑换商品……”近来,很多人都曾收到类似短信。

不过,这些看起来颇有诱惑力的优惠,实际上很可能是消费陷阱。谁在设局?“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蹊跷的积分兑换

“迷迷糊糊接到短信,以为是移动积分到期了提醒兑换呢。”东北某地消费者王女士收到一条短信,说有6580积分即将过期。于是赶忙点击链接,以889积分和199元购买了一块夜光石英男表。

一周后,王女士收到手表,发现质量非常低劣,且商家拒绝退货。她只好将其扔在一边,至今也未使用过。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广州消费者赖先生收到商家发来的短信后,使用积分并添加200多元购买了一款手表,商城还承诺酬宾赠送爱奇艺会员。然而付费后,既没有手表发货,更没有爱奇艺会员到账。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积分兑换”短信的套路往往是“广撒网”——商家向海量人群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利用消费者不忍积分过期的心理,诱导其购买劣质品。

北京一位消费者日前收到的“积分兑换”短信。

“截至10月20日,黑猫投诉平台上2023年涉及‘积分兑换’的相关投诉累计超过4500条,问题集中在商家积分虚假宣传、兑换商品货不对板等问题。”新浪黑猫投诉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32%的投诉暂未得到沟通解决。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3年元旦前后陆续接到消费者反馈有关经营者利用积分到期催办兑换相应商品或服务涉嫌误导消费的行为,并发布了警示提示。

“已确认部分商品是假冒产品,还有部分品牌产品属于库存积压多年的产品。”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说,这是一种带有欺诈性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谁在背后操作?

郑州的陈女士收到一条短信,称其有积分将在月底到期,点击链接进入商城即可兑换。陈女士误以为是移动运营商的积分兑换活动,于是用数千积分并花数百元,“换购”了一款扫地机器人。

“收到后发现,这个扫地机器人外观简陋而且原地打转,根本没有清洁功能。”气愤的陈女士联系商家未获回应,联系运营商方才发现,该商家与运营商没啥关系。

打开陈女士提供的短信链接,记者发现一个名为“淘品优选”的网站。这个网站为淘品优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所有。记者注意到,该网站在线商场里物品均以积分加现金的方式销售,在未登录情况下即显示有近万分余额。目前,该网站已无法打开。

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名下还有淘品严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泉州兑换提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淘品优选、淘品严选这两家公司均处于注销状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信息显示,两家公司申请材料中无注销原因的说明。

记者以消费者名义致电扫地机器人的制造商。该制造商承认,这款扫地机器人“功能较为基础”,一般不对外销售,仅用作商家积分兑换或公司礼品发放。记者继而在某采购网站上发现,该款扫地机器人“2台起批”,售价120元。

“以积分兑换形式让消费者上当”“发来的东西是残次品不能用”“找客服没人理,东西拒收不退款”……新浪黑猫投诉平台相关负责人透露,平台收到“淘品优选”的投诉已超过60条,均未得到商家回应。

消费者提供的短信及兑换网站截图。

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2021年6月30日至两家公司注销,共有淘品优选、淘品严选的55个投诉举报件,其中投诉件44个,举报件11个。大部分投诉件反映客服回复较慢、无法及时提供售后服务,同时,也对公司发放的积分有所质疑,部分因产品质量问题投诉举报。

“以上关于两家公司的投诉都已办结。注销后以企业名义发送短信行为非我局监管范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回应。

淘品优选、淘品严选并不是孤例。日前,有数位消费者表示,收到一家来自“严品搭档”的积分到期提醒,使用这些积分及现金购买商品后,收到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或实际价值远低于售价的商品。

互联网上,还有许多消费者关于“今日兑”“兑多多”等平台的投诉。据调查,这些公司注册地址多在深圳。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向记者回应,这些消费者反映的兑换网站均与其无关。

“中国移动官方网站均以10086.cn结尾,其中https://jf.10086.cn为中国移动积分商城官方网站,请客户注意识别,切勿通过仿冒网站兑换商品。”中国移动集团介绍,移动自有的积分兑换类业务,由10658开头的服务代码发送;1068/1069开头的短信为短信息服务经营企业向工信部申请、并为其他集团客户提供消息类服务的号码。

多方合力破骗局

专家认为,虚假的积分信息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实质上是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手段诱导他人与之交易,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的相关规定。

“这种行为属于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应加强监管和打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郑志峰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应责令这些商家改正,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郑志峰表示,如果诱导消费的是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商家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一些消费者表示,想投诉时发现企业已经注销。“注销也不能免除公司承担的责任。”郑志峰表示,在法人主体资格已经注销的情况下,仍然以法人的名义继续销售劣质产品,不仅是违约行为,更是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请求惩罚性赔偿。从刑法角度出发,行为人可能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

中国联通集团表示,用户收到诈骗、骚扰等恶意电话或垃圾短信后,可直接通过联通自有渠道进行举报,联通会对举报号码进行处理;监测到的号码属于诈骗电话、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系统会予以关停。

“由于单笔消费额度有的并不大,考虑到维权成本,一些消费者放弃了投诉。但这个现象值得高度关注。中消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要点击提醒积分到期的不明链接。”张德志说。

专家建议,消费者遇到通过补差价、结合现金等形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积分兑换活动,要慎重消费,留心比对商品信息和实际价值;如发现受骗,应向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以及消费者保护组织举报,形成全社会的打击合力。

“积分到期兑换”短信乱象再追踪

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经常收到“积分到期兑换”短信?小心其中有“诈”》,揭露一些商家给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称其有大额积分即将到期,诱导用户采用积分加现金的方式兑换高价或劣质商品。

稿件播发后,中国电信向用户发送短信提醒:“部分不良商家以积分过期需尽快兑换为噱头进行诈骗,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请广大用户注意核实信息来源,积分兑换请登录各平台官方地址进行处置,避免上当受骗。”

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追踪发现,仍有消费者不时收到类似的“积分到期兑换”短信。为何这一乱象屡禁不止?

仍有消费者反映积分兑换到劣质产品

河南消费者冯先生说,前些日子收到一条短信,“说我有3万多积分将在次日过期,并提供了兑换链接,署名‘服务通知’。”冯先生误以为是移动运营商的提醒,随即点开链接,以现金加7300积分为孩子购买了“价值”799元的“天才M6智能电话手表”。收到后发现手表做工低劣,两小时就没电了,且无法退货。

2024年1月,历创科技有限公司的平台仍在销售该款商品。

记者看到,冯先生购买的手表背面贴纸有制造厂商名称,但未见产品商标及具体生产地址。经查,售卖该款手表的谷创优品积分商城,为深圳市历创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

北京消费者王先生在积分兑换平台上用429元和29000分购买了六瓶号称“原产地澳大利亚”的“奔富缤致PIN407干红葡萄酒”。记者发现,王先生购买的这款红酒与市场上每瓶售价500多元的一款澳洲知名品牌红酒在包装风格、字体设计等方面高度相似,极易混淆。

还有消费者反映,以积分加现金购买了包装及品名极其类似“SK-II”的产品,收到后发现竟是一款名为“SKINII”的山寨产品,退货无门,不敢使用,只能扔掉。

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第四季度,黑猫投诉平台上,与积分短信相关的投诉量较上个季度环比增长超77%。

非法短信是如何群发的?

非法积分短信的发送号码一般以“106”开头。记者以“106短信”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商家发布以“106”开头的短信“生意”广告,其多以“到达率高、转化率高、三网不屏蔽”等为宣传语。

2024年1月,网友收到的一条积分兑换短信。

记者询问上海一家自称可群发“106”开头短信的平台获悉,该平台针对个人及企业用户提供自助操作账号及短信套餐,收费为每1万条400元。

记者以化妆品网店店主的身份购买了该平台的“106”短信套餐,被告知可在短信中添加购物网站或网店链接。该平台工作人员提醒,短信内容需经平台人工审核,一些明显违法的内容不允许发送。

当记者询问能否发送包含“积分兑换”字样的群发短信时,该工作人员称,正规的短信群发平台不允许发这种短信。不过,经协商,在去掉具体积分数额后,该短信平台还是发送了积分兑换提醒短信。

而另一家群发短信平台则对记者表示,他们对用户行为无审核监督义务,用户因发送信息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由用户承担。

“网络安全法规定,电子信息发送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安全管理义务,知道其用户发送的电子信息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西南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仲裁学院)教师邱威棋说。

同时,邱威棋说,网络安全法还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如何加强监管?

“山寨货”“骗钱”“拖着不给退”……不少消费者反映,联系这些积分兑换平台,电话是空号或被挂断,客服为机器人回复,无人受理退货或受理后不予处理。

记者调查多家被投诉的此类公司的工商注册信息,发现大部分公司注册于2022年至2023年,未见经营异常与处罚记录。

上当受骗的消费者冯先生表示,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后,被告知需要在3日内提交“被举报产品完整不间断开箱视频及全方位完整清晰图”。由于冯先生无法提供该视频,投诉被按证据不足处理。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顾伟认为,这些案例中,商家所售产品与知名商品的外包装在色彩、字体等设计元素上近似,极易使消费者造成错误判断,具有迷惑性,涉嫌违反商标法的相关规定,涉及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我们认为此类行为存在多重违法可能,涉及行政责任、民事责任,还可能涉及诈骗刑事犯罪。”顾伟表示,检察机关应密切关注此类现象,对涉及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要及时依法开展公益诉讼监督。

有运营商表示,消费者对短信合法性存疑时可以进行举报,监测到的号码属于诈骗电话、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系统会予以关停。不过,据了解,目前有消费者曾向运营商提交投诉,但30天过去仍未收到答复。

邱威棋介绍,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运营者不履行处置违法信息义务、电子信息发送服务提供者不履行安全管理义务规定了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等相应法律责任。

专家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可与公安机关、网信部门、运营商等共同建立违法线索同步机制,通过合作及时分享线索,协同共治,根除这一乱象。

编辑:田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